马英九经历号称是其从政生涯最艰难的一场选战,终于在上周六的投票中有惊无险成功“冻蒜”,连任中华民国总统职,继续为台湾打拼4年。
国民党正副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和吴敦义组合得票近690万张(占总有效选票51.6%),比2008年的马萧配得票超过760万张(占总有效选票58.45%),大约流失70万选票。与此同时,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和苏嘉全得票近610万票(占总有效选票45.63%),比2008年的谢苏配540余万张(占总有效选票41.55%),也大约增加70万选票。马吴配的多数票近80万张,与上次净赢谢苏配200多万张多数票比起来,气势明显已大幅滑落。
但这只说明,自上届台湾总统大选以来,在蓝绿阵营两方均没有重大负面课题的牵累下,中间选民不再如上届大选般,因民进党陈水扁的贪腐而大规模投向国民党,选民投票结构终于回归“正常模式”,台湾政治格局也就复归“正常状态”,即蓝稍大于绿的格局。
最重要的是,本次台湾总统加立委选举,在理性中庸力量显然压过悲情诉求的同时,从总统候选人得票比例及立委席位对比来看,也不再有任何政党以绝对比数一党独大。
马英九当家4年,其政绩固然说不上励精图治、尽善尽美,他本身也看起来不是有大魄力,敢于大开大阖的魅力领袖,但一则其团队确实交出具体成绩,尤其是创造两岸稳定和平、拓展国际空间的有利环境,二则是执政期间,马英九行政队伍以致整个国民党或偶有小失误,但始终稳打稳扎,没有无可挽救的大错误、大弊案,三则马英九本身清廉正直的形象,使人信任和放心。
近年来,全球各个国家的城市居民、年轻人、中下阶层等选民群,反现状反体制情绪持续高涨,“改朝换代”、“政府倒台”等等诉求,几乎成为这些选民群一呼百应、大势所趋的集体想象,使当权者心惊肉跳。
事实上,推翻执政者这种诉求听起来稀松平常,可是如果不是多年下来制度的严重失灵和扭曲,执政党贪腐无能的过于突出,而制度本身的纠错和修复功能又付诸阙如,社会积累的不满找不到出路,把人民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,改朝换代,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成为普罗大众心向往之的选项。
蔡英文和民进党竞选机器在本次台湾总统大选,一贯发挥在野党占优势的超强宣传攻势,更数次提出颇为大胆的未来执政纲领,诸如以台湾共识取代九二共识、执政后成立两岸关系工作小组、提出协商式民主与大联合政府概念,充分发挥在野党为选民提供新想象、新愿景的优势——当然,这类主张是否实际可行、是否只是政治画饼,则另当别论——但依然无法取胜,说明只要现政府扎扎实实工作,交出实际有感的政绩,兢兢业业履行人民委托,遏阻重大贪污腐败,在野党文宣和口号喊得再漂亮,其实大部分人还是不想要随随便便就换政府的。
因此,如果一个社会,有越来越多的人铁了心要改朝换代,其实真正关键的,不是因为这些人思想过于激烈,也不在于在野党的所谓炒作和煽动,而是执政者本身的作为。
(本文刊登于1月16日《星洲日报》专栏)